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颅内动脉的持续性异常收缩。脑血管痉挛可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带来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临床表现
脑血管痉挛本身并无典型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出现意识状态的恶化,甚至伴随新出现的局灶定位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脑血管痉挛可引发迟发性脑缺血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还有几率引起脑出血、睡眠障碍等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脑血管痉挛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比较高,可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缺点是不便在SAH后多次重复检查。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检测:是目前常用的检查脑血管痉挛的手段,当TCD发现局部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加快,一般提示存在血管痉挛导致的血管狭窄。主要优点是无创伤、可连续多次重复检测,用于动态监测血管痉挛的病程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3)CT检查:对于12小时之内发生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率较高,根据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可以间接推测颅内动脉瘤的部位,适用于就诊比较及时的患者。
(4)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够准确诊断颅内主要血管的严重血管痉挛,对于小动脉的血管痉挛,以及鉴别轻度和中度痉挛,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TCD技术非常适合用来检查脑血管痉挛。为帮助医生更好地获取TCD血流频谱图,南京科进研发了KJ-2V8型号的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设备使用了小信号识别、M模和自动搜索等多项技术,能够迅速定位血管深度,缩短了查找血管位置的时间,还能够降低对操作者较高手法技术性的依赖。
同时患者还应严格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日常可适当锻炼身体,保持情绪平稳,饮食做到低盐、低脂,戒烟戒酒,进行适量按摩或理疗,都是促进血液流动,缓解脑血管痉挛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