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早期风险筛查,骨密度仪测骨密度

2016-11-23 | 阅读:403

  骨质健康问题症是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人体的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40~50岁开始减少。许多因素可以对其产生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食量变小,钙摄取少;室外活动少,日照时间缩短,维生素d合成不足;平时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吸收和移出骨外;各器官呈退行性改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损伤机会增加。

  医生会对骨质健康问题症患者做什么样的检查?

  我们就为您提供几种医生常开的,也是国际医学领域公认的经典检查项目以供您参考:

  1.骨形成指标

  (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反映成骨细胞水平。对bALP活性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筛查、筛查效果的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2)骨钙蛋白(BGP):骨钙蛋白又称骨钙素。它来自成骨细胞的非胶蛋白,半寿期为5min。监测血BGP不仅能反应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观察药物筛查后成骨细胞的改变。当骨形成与骨吸收耦联时,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指标。在许多内分泌疾病和骨病患者中,血清骨钙素发生变化。是临床上筛查、检测病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直接反应骨形成速率。抗骨吸收药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筛查则使BGP水平上升。

  (3)原胶原延长肽(PICP):该肽力为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过程中被切下而排出体外的一段多肽,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

  2.骨吸收指标

  (1)空腹尿钙/肌酐比值:正常值为0.13±0.01.如尿钙排出量增加,说明骨吸收率增加。骨吸收时,骨钙释放入血,导致尿钙升高。由于影响尿钙的因素较多,因此特异性不强。

  (2)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正常高限为0.016.比值增高,说明骨吸收率增加。虽较常用,但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不强。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存在于破骨细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质吸收情况。绝经妇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显著增加,绝经后妇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血清TRAP下降70%。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较好指标。

  (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及末端肽:作为骨吸收指标近年来受到重视。有较强的特异性与代表性。

  骨转换标志物排泌有昼夜节律,这提示我们在收集标本时要定点标准化。

  3.骨密度测定方法

  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定量CT法(QCT),定量超声测定法(QUS),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等,以测定骨质健康问题的程度,确定筛查及检查药物筛查的效果。其中以超声骨密度仪较好,是目前使用多的骨密度检测仪器,利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和振幅衰减(BUA)能反映古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操作简单、安全无害、价格便宜、可用于多人群的骨密度普查。

  


分享:

猜你还喜欢

13809042500 澳思泰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